馬克經驗:1541.北岳100年初嚮訓練: 意外事故處理--風雨交加的夜晚
路線連結共 2 筆 |
主辦:北岳 人數:21 人員:Me & 同學們 集合:熊空 開始騎乘:熊空
里程:7公里 時間:7:24:37 上升高度:564公尺 下降高度:559公尺
地區:新北市 種類:險路;教學
連結: 照片(11) -- 地圖 -- 高度變化圖 -- -- gpx下載
經過:
意外事故處理的事外課,驚聞還要來場[獨宿]!大概是之前過夜都沒有遇上下雨,覺得缺少了些甚麼吧!不止要獨宿,上山的路線也是分組各走各的,又上演了一場[叢林穿越]的戲碼!這時不覺想起總教在開訓時講的一番話:[風平浪靜,訓練不出ㄧ位好舵手!]老天也還真配合,晚上刮起一陣陣的風雨,配上寒冷的空氣,給這次的訓練搭配得恰到好處;原本預定第一天的意外事故處理課程,因為天雨而延到第二天再上,大家早早進入營地(外帳),展開自我與大自然的對抗!或許是一回生,二回熟,大家對於柴火的概念比較清楚了!天亮前已聽不到砍木頭的聲音了...第二天於營地上了仿若天燈要起飛的[失溫處理]課程,而後再下至登山口,上了[傷患運送]的課程;中午前,很幸運地,由於老天眷顧,大家可以提早回家,洗澡完躺在床上,很快地就失去知覺..這次的戶外課程分為嶄新的三組,以三個不同的路線上山,營地地點在熊空南邊,與上次的營務課程相同!上次的叢林穿越課程似乎穿越得不夠過癮,而在這次的路線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償!我被分在第二組,走第二條路線,一個小小的支稜是我們的目標,步行過了第一道支流,旁邊的小小徑,應該就是入口,但不太能完全確定,就往前再走,直到確定下個支流位置,再回頭循小徑開始上爬;陡陡的上登,必須利用一切可用的[手點](還好玉彥沒在前面開路),重心幾度不穩,像是要往後仰!直到七八百的高度,坡度變緩,應該是來到預計中的第二中繼點...這邊是和第三組交會的地點,但看不到第三組的蹤跡,不知他們到哪邊逍遙去了!開始橫切,沿著等高線往西邊走,要一直切到有水的支流!由於附近地勢不陡,雖然沒有現成的小徑可走,但橫切的過程很順利;但是,大家的距離概念似乎有待加強,於切過了兩個小山溝後,信心開始動搖,怎麼還沒到啊?是不是早就過頭了啊?兩位教官也被我們弄得緊張兮兮,頻頻交換意見...最後,來到大石頭後面,發現一個小營地,這不是隊友建龍的家嗎?大家如釋重擔,一顆坎苛的心終於放下...順著熟悉的路,來到小溪邊的大營地,越過小溪,總教官就在今天的營地旁邊...


今天大家要在這個營地周圍獨宿,範圍要比上次拉得更遠,讓大家更能體驗獨宿的感覺!當然,之前講過,老天很幫忙,邊撿柴,邊開始下起雨來,到了半夜,更是風狂雨急,心想,要是外帳搭得不牢靠,就要開始吃苦頭了...自己的柴火撿得不是很夠,但省著點用,還算能撐過去!整晚接受柴火的燻烤,除了溫暖的感覺之外,並被迫接受癮君子吞雲吐霧的騰雲駕霧快感,份量應該是整整吸入了有一條香菸的份量吧...不用多說,回家後整個裝備都是煙燻的滋味...第二天清早集合,全員到齊,沒有人陣亡!聽總教說,幸樺表現得最特殊,外帳搭得密不透風,形成完美的保護層,不需要升火取款就可以整晚暖呼呼!甚麼?竟然不用升火!我下次一定要親身嘗試看看...第二天早上操演了用垃圾袋取暖的求生技巧,此招數用在失溫不嚴重的狀況下,可逐漸恢復體溫!用垃圾袋套入身體,屈膝坐在橫的樹幹上(不要坐在地上或石頭上),點一個小蠟燭在裡面,挖個小通風孔以便呼吸...垃圾袋裡面的溫度會緩慢提升,以達到身體取暖的功能。如果是嚴重失溫,就要藉著隊友互相取暖了,脫掉衣服,背對背靠著(背部溫度最高)...之後背起背包,下降至登山口,學習各種傷患運送的技巧;可單純的背負隊友,背負者雙手記得要握住被背者的手腕,以求穩固;另外一招是用扁帶,纏繞背負者與被揹負者,背負者甚至可騰出雙手就可背負;三角巾的包紮也順便複習一下,包紮腳踝或大小腿,三角巾都是不渴或缺的良好裝備。登山口至熊空的一大段山路,大家就輪流當傷患或背負者,身體輕的隊友這時就大受歡迎了!兩天的課程匆匆就結束了!帶著一身的煙燻味回家,看來要消除這些味道可得費一番手腳!除了我們這群學員在寒風細語中辛苦受訓之外,別忘了還有教練們在旁一起甘苦與共,期待在一番的磨練之後,有一番的成果可以驕傲的示人...第一組:組長-陳心怡,組員-陳義元,陳建龍,沈燕蕙,劉進男,陳美玉第二組:組長-張哲祥,組員-褚敏生,黃昭滿,楊秀瑜,黃惠姿,鄭敏君,楊中和第三組:組長-呂誠彬,組員-溫明智,蘇煖芬,徐玉彥,梁啟榮,李俊慶,吳幸樺第一組起登點:959494,中繼點:961493,966493,967491,969491第二組起登點:970497,中繼點:974494,974492,969491第三組起登點:973499,中繼點:974497,974494,974492,969491指導教官:第一組,游福、王舒政第二組,楊峻青、曾文忠第三組,總教老虎、蔡惠如03/26(第1天,星期(六))第一天我們這一車不慎晚到,還好天雨,不需要跑步與做操,直接整理好裝備就開始上山。08:21 熊空,0.00km,h388m;08:24 熊空橋,0.16km,h401m;橋前小路左岸進入。之後沒路,折返。08:41 小徑,0.41km,h409m;沿小徑上攀至正常登山道路。09:09 登山口,0.95km,h469m;右側是上次營務課程的登山口,繼續前行不進入。09:14 溪交會,1.11km,h476m;過此點續行。09:18 上攀點,1.17km,h479m;這裡應該是稜線入口,先前行繼續觀察下一支流。09:35 路尾,1.79km,h504m;路尾再過去一些就是下一支流,回頭至上攀點。09:47 上攀點,2.28km,h474m;進入後,陡上。11:07 紀錄,3.14km,h805m;緩坡了。11:33 紀錄2,3.35km,h821m;開始腰繞。12:20 山溝,3.81km,h764m;12:35 舊營地,4.01km,h755m;之前營務的大營地在此。12:51 營地,4.28km,h758m;今天的大營地。14:07 馬克,4.50km,h748m;馬克的窩在此。先整裡營地,搭好外帳,開始砍柴去,再去取水,一切整裡妥當。看看外帳似乎不妥,重新整理!嗯,有花時間就會不一樣,後方不會透風進來了!整晚風雨交加,但外帳內溫暖舒服。除了煙很燻這個缺點之外...還有,整晚懶得起來,憋尿...03/27(第2天,星期(日))08:57 營地,4.56km,h757m;早上八點收拾好營地,八點於大營地集合,開始教授失溫處理。而後離開營地。09:34 登山口,5.35km,h466m;於此處做傷患背負演練,大家一路輪流不同腳色至熊空為止。10:35 熊空,6.47km,h394m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