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176.銀合歡

Back to List

別稱
白相思子、細葉番婆樹
果實顏色
新增時間 修改時間
2004/09/21 - 23:26:53 -
科別 花色 類別
2 -豆科 ( 35 )
說明(Public)
備註
http://www.yctsayl.idv.tw/yctsayl/html/7x/7x300.htm 原產地: 原產中南美洲及太平洋諸島,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於引進台灣。葉可做為牛、羊飼料,木材可做薪材,根有固結土壤及改良肥效的功能,是荒地造林的主要樹種。 生長分佈: 對土質要求不嚴,可做為防風林,現今變成馴化之野生種,在台灣及澎湖於低海拔地區的田野荒地多被其佔滿,成為野生植群中的優勢植物。成為難以防除的木本雜草。由於其適應環境的能力及繁殖力特強,已使許多地區的原生樹種居於劣勢,只能在銀合歡叢間空隙茍延殘喘。 科名: 豆科Fabaceae.(含羞草亞科) 學名: Leucaena glauca (L.) Benth. 生長形態: 常綠或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 莖幹: 嫩莖及芽密佈白毛。樹皮散佈白色斑點。 葉的形態: 葉互生為二回偶數羽狀複葉,羽片4至9對,小葉8至20對,披針形葉互生,葉端鈍且為歪基,葉全緣紙質,葉背較葉正面粉白。總柄第一對羽軸下,有綠色腺體一枚。 花的形態: 腋出,單生或數個聚生,頭狀花白色,總梗甚長,花序直徑2~4公分,小花約二百餘,每一小花萼片5裂,花瓣5片,雄蕊10枚。 果實: 莢果扁平長10幾公分,革質如舌狀,熟時黑褐色,內有近20粒咖啡色有光澤的種子。 花果期: 花期為春季。 其他記事: 銀合歡的嫩芽、嫩莢及成熟種子在野外求生時,可當野菜煮食。
行程記錄
編號 日期 行程名稱
1 924 2009/10/18 恆春半島趴趴走3-1:老佛山--跳過來又跳過去
2 823 2009/04/04 再訪柴山--盤榕、蓮花洞、猴岩、小坪頂
3 751 2008/12/06 西都驕溪
4 613 2007/07/31 曾文溪Garmin走
5 356 2005/06/19 濁水溪兩岸重遊

Back to L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