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185.杜鵑

Back to List

別稱
映山紅、滿山紅、迎春花、播田花、躑躅
果實顏色
新增時間 修改時間
2004/09/22 - 03:44:34 -
科別 花色 類別
43 -杜鵑花科 ( 10 ) 紅色 澄色 白色 桃紅/粉紅色
說明(Public)
備註
http://www.yctsayl.idv.tw/yctsayl/html/5a/5a000.htm 生長分佈: 遍布北半球,全世界品種愈800餘種,以喜馬拉雅山一帶為分布中心,再沿三個方向延伸廣布,臺灣恰在其分布線上,故共有原生種玉山杜鵑、南湖大山杜鵑、森氏杜鵑、志佳陽杜鵑、紅星杜鵑等約20餘種之多。為重要的觀賞植物,因花開於杜鵑鳥啼時而得名。 科名: 杜鵑花科Ericaceae.杜鵑花屬 學名: Rhododendron spp. 英名: Azalea Rhododendron. 用途: 株形高雅適於修剪整型,被廣泛種植於校園、公園、道路旁,是優良的美化綠化植物。 生長形態: 常綠小喬木或落葉性灌木,屬半陰性植物,是良好下木品種。 莖幹: 高0.5~5公尺,枝幹直立或匍匐狀,枝條平滑,有粗毛或腺毛,有原生種與雜交種,品系繁多。 葉的形態: 單葉互生;無托葉;革質;簇生於枝端,葉形多變,有橢圓形、卵圓形、披針形、三角狀卵形等,全緣,有些被有密度不一的毛茸,有些則光滑無毛,葉片大小、厚薄、質地等亦富變化。 花的形態: 花兩性,整齊花,單生,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,花萼4~7裂,殘存,花冠4~7裂,大多數為5裂,漏斗形、鐘形、管形等。花形有單瓣、重瓣、漏斗形、鐘形、帽形、管形等。花色更富變化,有白、紅、粉紅、紫、黃、青白以及白底紅邊、紅點等色。雄蕊數目同花冠裂片或多2倍,花絲離生,花藥2室,先端呈尾狀,頂孔開裂。子房上位、數室,胚珠多數,花柱單生。 果實: 果實為蒴果、核果及漿果;種子較小,有肉質的胚乳及直立的胚,有時有翅。 花果期: 春至夏季開花。 栽培: 杜鵑花性喜冷涼、能耐低溫,根系淺薄,偏愛富含有機質、通風、排水良好之弱酸性土壤。所以能在土壤薄弱的絕壁或岩石縫隙中生存。以台灣本島原生的二十餘種杜鵑花為例,絕大多數都生長在中海拔以上。它們能在岩石裸露地、向陽草生地以及貧瘠的岩礫地間欣欣向榮;在森林界限以上亦然。 杜鵑花栽培土壤的酸鹼值最好在PH4.5~5之間,宜鬆軟而通氣良好,如果能保持環境冷涼潮濕,必定生長旺盛。在台灣北部的陽明山附近各種杜鵑花茂盛無比,就是因為土壤及氣候因素適宜的緣故。繁殖杜鵑花可用播種、插枝、分株、壓條和嫁接,其中以插枝法最為便捷。杜鵑花還有枝變的特殊功能,就是某一段枝條會產生突變,開出不同色彩的花,使杜鵑品種增加。杜鵑花一般花芽於7~8月完成分化,為維持樹姿的修剪工作需於5~6月完成,以免剪掉隔年開花的花芽。 其他記事: 杜鵑花全株有毒,以花、葉處的毒性較強所以觀賞時就不要去蹂躪她了。
行程記錄
編號 日期 行程名稱
1 3539 2021/12/02 機車登山:東勢谷關五日行d4,沙蓮巷(殺人巷)登笛吹山,沙蓮山西南峰、砂連山、笛吹山;白冷圳源頭-機車好辛苦
2 3474 2021/04/07 登山:明池山莊水源腰繞路、巴尖縱走,巴博庫魯山下復興尖山-接駁的考驗

Back to L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