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ilia sonchifolia (L.) DC.
紫背草屬於菊科,為台灣地區常見的野花,由於其莖葉背光處往往帶紫紅色,所以稱做紫背草。
葉的基部抱莖,羽狀分裂,葉柄有翼,四季開花,頭狀花序作繖房狀排列,每一頭花長約 1.2公分、紫紅色,全部由兩性的筒狀花所形成,瘦果稜形,具有白色冠毛。
嫩莖葉帶有苦味,故應先以沸水燙過或用鹽水泡過,除去苦味後再行煮食或炒食。花可油炸或煮湯,嫩莖葉加香料及其他調味料後醃漬食用;全省原野、路旁、園圃、荒地及田邊,極為常見,採集時間,四季皆可。
http://w3.csps.tp.edu.tw/~vegetation/28/
紫背草的葉子背面常呈現淡淡的紫紅色,挺特別的!也有人稱它為一點紅、葉下紅或牛石菜。
紫背草屬菊科,一年生草本。從平地或海濱到低海拔的山麓都能找到它的蹤跡。若是你仔細觀察,學校的花圃、公園的綠地也可以找到一、兩株紫背草和其他小草混在一起生活。
紫背草植株不高,大約十五到四十公分高,全身佈滿細細的毛,葉子很特別,有鋸齒狀的葉緣,上半部的葉子基部環抱著莖;下半部的葉子則深裂成心形或卵形。彎下腰,翻開紫色的葉背,觀察一下它的特徵之後,你一定不會忘記它!
它的花莖細長,不論春、夏、秋、冬,紫背草都綻放著紅紫色的小花,圓筒狀的花苞,把所有的管狀小花緊緊的包覆著,只露出一小撮的紫紅色,難怪有人要稱它為『一點紅』了!
紫背草的瘦果,長著白色冠毛,與紫紅小花相映成趣,好不美麗!
攝影‧撰文:羅申芳
|